2008.4.26 19:15~21:30
台北靈糧堂(和平東路)
今天的田野參與獲得很多
先說說最近看的書吧
我這幾天去總圖借了許多關於浪漫主義、神秘主義的書
這些東西是我一直以來關注的
最近又想再更深入了解是因為看到一本書
「宗教、虛無、性愛、死亡及其他」
從這本書中 發現原來西方文學中的幾大糾結的主軸
竟是我一直關注的點
於是乎借了一堆書 還有現象學與「存在與虛無」
就如「世界情死大全」一書中前言所寫的
「法國思想家喬治巴塔耶(Georges Bataille)曾寫下:情慾是人將死之前高漲的生命力。....青春時期我透過....的譯文得知巴塔耶的文字,此後死亡和性愛就一直是我追求的主題。....我覺得彷彿又重返了青春時期自己的內心世界。這些作品曾經充實了、支持了我的青春時代,經過長久的時間之後,我又再度回到了那裡。」
回到田野的觀察
今天較早到了教會外頭
預備參加七點十五分的聚會
因為前一堂尚未結束所以教會外頭排的長長的人龍等待著進場的時間
我也跟著我過去一起聚會的同伴一起等待著入場
今天我們一群人坐在二樓
一如往常的一開始有簡短的會前禱告
此時伴奏音樂也伴隨著主領的禱告與言語漸強漸弱
或就僅僅作為背景音樂
在簡短的會前禱告之後
進入了今天四首音樂構成的敬拜過程
今天觀察到了些較為細微的部份
像是前兩首較激情熱情的歌曲
貝斯(Bass)、電吉他扮演了那構成激情的主角
在前兩首歌曲較平和寧靜的部份
Keyboard與爵士鼓的配搭並不具有煽動的效果
而是可以讓人靜靜的感覺與聆聽主領的禱告與帶領話語
並感受現場感人的神聖氣氛與感動
今天第一首歌曲(應為)「神真好」
我覺得有黑人音樂的元素 或為藍調或為靈歌
不過個人不諳音樂風格的認識與區分 所以僅作為參考
最後一首歌曲
讓我感覺到許多
曲風、歌詞、肢體、現場的景象、投射的影像、音樂本身、
掌聲、眾人禱告聲、方言
這一切的元素 不管是什麼元素或形式
只要能夠達到所謂的聖靈感動或是神秘經驗
我想就達成了這些元素在敬拜中存在的充分條件
因為這些元素只是作為一種服侍、作為一種服務敬拜的工具
至於元素本身的個性或是他們能夠引導與達到如何的境界就不在討論的範疇了
主軸就是上帝本身 只要在這個前提之下
使用何種方式親近與與認識神都是適合的
沒有所謂的好不好、對不對 只要適合的都是好的、都是對的
因著信仰本身的價值就是「相信」
所以只要相信就能夠獲得救贖、達到與神親近的目的
最後
回到我們的題目本身
如果韋伯所稱的以理性接近上帝為真
那麼我們就要想辦法認識為什麼這群在靈糧堂聚會的會眾
能夠以一些非理性、感性的樂曲感受與觸摸上帝
或許信仰本身即是非理性的、感性的
而非單單科學與理性所能分析了解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