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4.12 17:00~19:00
台北靈糧堂(和平東路)
在正式開始之前會有所謂的會前禱告會
在這個時候會堂的座位已經被佔據超過三分之一以上
在會前禱告會稍作休息之後就是正式聚會的開始
音樂敬拜開始前,由本週報告信中哥介紹本週進行音樂服侍的團體
本週是特別的神學(生)主日
所以是由靈糧堂神學院的學生所組成的樂團及敬拜團隊進行講道前的敬拜帶領
一開始依舊是依循慣例模式以兩首快歌開始今天的熱場
緊接在兩首快歌之後的兩首慢歌共四首(兩首快歌、兩首慢歌)
構成了靈糧堂青年牧區崇拜的敬拜基調
在兩首快歌進行的同時,不但台上有三個投影螢幕同時同步投影歌詞
還有絢爛的燈光以及三台以上的攝影機同步紀錄會場實況
攝影畫面也同步在會場兩旁的電視機中播放,
不僅是單純紀實,還使用了許多剪接的技巧呈現
而值得一提得音樂部份還有
不管是慢歌或是快歌(快歌尤其明顯,我想是為了要炒熱氣氛)
敬拜團隊都會一直重複不斷的帶領會眾頌唱那幾句重點歌詞
(我是覺得跟唱片跳針的效果很像)
在這個音樂敬拜的過程中
其實場域在經過音樂及現場群眾的氣氛感染之下
是具有一種強力感染性,及非理性
不論是音樂、掌聲、帶領的聲音、帶領的技巧
教會這個場域在這些元素的交互作用之下變成十分具有魅力及感染力
除去這些元素及群眾的群聚,教會這個會場其實也不具上述這些功能
在四首歌曲的敬拜之後
神學生們在今天的禮拜中還帶來了兩首獻詩(詩歌)
這兩首詩歌的形式與前四首敬拜的形式相較之下
顯然是我較習慣與喜愛的(具理性的)較古典的形式
會認為這兩首在形式上是理性及較為古典的理由是
這兩首詩歌是以合唱的方式呈現,
具有古典的形式且合乎音樂理性的想像
而相對照前面四首帶領會重禮拜的方式,
這樣的方式雖然感覺上也是屬於十分年輕且接近年輕人
不過就沒有了那種屬於搖滾樂式的非理性情緒的渲染
對我來說過多的情緒並不能真正接近究竟真實(上帝)
那些過多的形式其實並不是重點,最重要的是意念恆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